全面性教育对小学生内群体偏好的影响:来自信任和公平决策的证据丨研究分享
写在前面:
全面性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而且日益成为教育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而监测性教育效果对开展和推进性教育至关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文利团队和刘超团队密切合作,开展行为实验研究,揭示全面性教育对小学生内群体偏好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第一期《Sex Education》上。这篇文章是对这一研究成果的介绍。
(图注:《sex education》杂志封面)
全面性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发现,全面性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性健康知识和性健康水平(Haberland和Rogow,2015;Liu和Su,2014;Napierala Mavedzenge,Doyle和Ross,2011),同时,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对性有关的问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性的误解也更少(Caron和Ahlgrim,2012;Johnson et al.2003;Van der Maas和Otte,2008),他们的性行为意图更低(Donnelly,2016)。
关于小学全面性教育效果评价,刘文利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知识层面上,全面性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在身体发育、人际交往、婚姻恋爱、艾滋病病毒和性传播感染等多个维度上的性健康知识水平(赖珍珍,刘文利,2015;刘敬云,刘文利,2019);在态度层面上,全面性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友好态度和对性少数群体的友好态度(郭凌风,方世新,李雨朦,刘文利等,已接收),也能缓解小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刘敬云,刘文利,2019)。
(图片来源网络)
本研究组研究内容
(一)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谁?
首先,我们选取了北京市同一学区的两所流动儿童学校的六年级毕业生作为本研究的参与者。
实验学校:在1~6年级开设了全面性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材料是刘文利主编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以下简称《珍爱生命》)。
对照学校:无性教育相关课程,学生未接受任何性教育课程。
(图注:《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封面)
(二)我们的性教育课程是怎样干预的?
实验学校以1~6年级《珍爱生命》为教学材料开设性教育课程。《珍爱生命》是刘文利带领研究团队依据教育部2008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将2009年联合国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开发而成,全书包含1~6年级,每年级分为上下两册,共12册。内容分为6个单元,上册为家庭与朋友、生活与技能、性别与权利三个单元;下册为身体发育、性与健康行为、性与生殖健康三个单元。每个单元2个主题,全书共72个主题。《珍爱生命》各年级主题内容见表1。
表1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1~6年级主题内容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计划
课程安排上,秋季学期讲授前3个单元的6个主题,春季学期讲授后3个单元的6个主题;每个主题的讲授时间是1课时(40分钟),每学期安排6个课时,一学年共12个课时,小学阶段共计72个课时。实验学校学生在学期间开设性教育的时间为2011年9月到2017年6月。
开课前,刘文利课题组对性教育课程教师和接受性教育的学生家长进行全面性教育理念培训;教师上课之前需要接受教学方法培训以及各单元主题培训。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性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故事分享、案例分析等。除此之外,课题组成员与性教育课程教师集体备课、随堂听课评课,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性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进行中
我们是如何测量性教育对学生行为影响的?
我们设计了三个决策类的游戏,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这三个游戏分别是信任游戏、独裁者游戏和最后通牒游戏。
(1)信任游戏(TG)
-什么是信任游戏?
是一个用以考察在人际交往的一方在“或合作或竞争”的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人际信任水平的动态单轮游戏。参与双方分别为信任者和被信任者。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游戏?
人际信任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契约,是合作关系的起点、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参与研究的学生将担任“信任者”,“被信任者”是学生的朋友或陌生人,学生需要在被信任者是好朋友和陌生人两种情境进行投资选择。
在游戏开始时,学生作为信任者获得10枚代币,然后由其决定从中抽取一部分代币给被信任者,被信任者将收到信任者送出金额的三倍,随后,被信任者将决定是否选择从获得的金额中拿出一半用以返还给信任者。
图为实验图片
(2)独裁者游戏(DG)和最后通牒游戏(UG)
-什么是独裁者游戏?
独裁者游戏中存在分配者和接受者,学生将担任分配者。
游戏一开始,会给分配者提供10枚代币,要求他分一部分给接受者,接受者只能接受不能拒绝。
-什么是最后通牒游戏?
独裁者游戏中存在分配者和接受者,学生将担任分配者。
游戏一开始,会给分配者提供10枚代币,分配者有分配权,接受者有拒绝权,如果接受者拒绝分配者的分配方案,双方一无所得。
(三)研究方案的意义
-为什么要设计这两个游戏?
这两个游戏是关于公平分配的游戏。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充分表明公平行为自古以来的重要地位。公平影响着人际间的社会互动,有益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公平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个体在独裁者游戏中是单纯从公平的角度做出的分配,在最后通牒游戏中则考虑互惠后而做出的公平决策。在本研究中,学生在独裁者游戏和最后通牒游戏均担任分配者,分别在接受者为朋友和陌生人两种情境下进行代币分配,通过观察学生对代币的分配量来考察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公平行为。
(图为实验图片)
信任游戏、独裁者游戏和最后通牒游戏本身是关于信任和公平的游戏,但是我们给游戏中的角色加入了“好朋友或者是陌生人”的描述,因此学生在投资和分配时,不仅需要考虑信任和公平,还会考虑到游戏中的另一个角色和自己的“亲疏关系”。
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存在内群体偏好,即我们会对内群体的成员更亲近/更好。与“内群体”对应的概念是“外群体”,无论是内群体还是外群体,都是一个相对概念。
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在朋友vs陌生人的情境下,朋友是内群体成员,陌生人是外群体成员;在同班同学vs其他班的同学的情境下,同班同学是内群体成员,其他班的同学是外群体成员;如果个体A是同性恋者,那么,在同性恋者vs异性恋者的情境下,对于A而言,同性恋者是内群体成员,异性恋者是外群体成员。
在某种程度上,群体偏好是作为一种进化适应而存在的,它可能使个体的生存概率增加;然而,它通常会导致群体间成员之间的竞争、偏见、敌意,甚至是顽固的冲突,这些冲突制约着人际和群体间的长期发展、相互作用(Balliet等人,2014)。
因此,在信任游戏和公平游戏中加入了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后,通常,人们在信任决策和公平决策的情境下,会更信任内群体成员,也对内群体成员更公平。
研究发现与研究意义
(一)我们发现了什么结果?
(1)关于性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性教育知识问卷共包含以下十个维度的知识:家庭与婚姻、生活技能、权利、自我保护、身体器官、卫生保健、青春期发育、性行为、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怀孕与避孕。
结果发现,相比未接受全面性教育的小学毕业生,接受了6年全面性教育的小学毕业生在这十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关于行为实验(三个小游戏)的结果
本研究通过比较在信任游戏、独裁者游戏和最后通牒游戏中接受了6年全面性教育的学生和从未接受过全面性教育的学生的表现,探讨全面性教育是否会减弱个体社会性决策中的内群体偏好。
结果发现,与未接受全面性教育的学生相比,接受6年全面性教育的学生在信任和公平方面对陌生人的外群体偏见更小。这表明,全面性教育减弱了实验组学生在公平与信任决策中的内群体偏好,促进了实验组学生人际合作和社会决策的平等,即全面性教育可能会影响儿童的人际关系态度,并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发展。
(二)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人际决策中的公平与信任?
这些结果表明,全面性教育不仅提供全面、准确、积极的与性有关的信息,而且促进相关个人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正如以往研究发现的,在接受全面性教育后,男性的身体暴力有所下降(Promando,2012),全面性教育也通过减少言语欺凌的发生率,提高学生在目睹言语欺凌时的干预意愿(Baams,Semon和Marcel,2017)。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全面性教育削弱了内群体偏好对信任和公平的影响。这些结果可能是由于全面性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平等、尊重、多元和包容是全面性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全面性教育的教学课堂也强调平等地互动、包容地看待多元、和谐共处,这些教学理念和课堂氛围会对实验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长期的微妙影响会作用于引导个人决策的自动和快速反应(Evans,2008;Gantman和van Bavel,2015)。因此,接受过全面性教育的学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采取更多的平等态度和关系,这削弱了内群体偏好在社会合作中的作用。
此外,另一个有益的结果是,全面性教育倡导的平等主义削弱了在不同背景下学生社会决策中内群体偏好的影响。与已经拥有成熟社交网络和稳定人际关系的成年人不同,儿童通常被认为更容易受到内群体偏好影响。它减少儿童体验与陌生的个人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交往的机会,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相比之下,在人际关系决策时采取平等态度有望帮助儿童融入社会。具体来说,以同样的信任度对待朋友和其他人有助于获得更多建立社会关系的机会;以同样的公平度对待朋友和其他人有助于建立更好的个人声誉,进而促进合作和友谊。
这些结果有助于证明,在中国文化下推行全面性教育,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目前,在我们国家推行全面性教育存在的一个重大挑战是社会大众对全面性教育存在误解。其实,国际社会倡导的平等、公正、尊重、包容、多元等价值观也符合中国文化,如果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和学校工作人员能够理解全面性教育不仅是关于生理知识,也同样关于友谊、家庭、爱情、婚姻和其他符合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观,这将有利于全面性教育的推广。
欢迎大家下载、阅读原文:
Rui Su, Lingfeng Guo, Honghong Tang, Peixia Ye, Shen Zhang, Yao Xiao, Wenli Liu* & Chao Liu* (2019):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weakens the effect of in-group bias on trust and fairness, Sex Education,DOI:10.1080/14681811.2019.1610373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启阅)
Baams, L., Semon, J., and Marcel, D. 2017.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as a Longitudinal Predictor of LGBTQ Name-Calling and Perceived Willingness to Intervene in School."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6(5), 931–942.
Balliet, D., Wu, J., and De Dreu, C. K. W. 2014. "Ingroup favoritism in cooperation: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0(6), 1556–1581.
Caron, S. L., and Ahlgrim, C. J. 2012.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conception and birth: Comparing children from England, the Netherlands,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Sexuality Education, 7, 16-36.
Evans, J. S. B. T. 2008. "Dual-Processing Accounts of Reasoning, Judgment, and Social Cognit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9(1), 255–278.
Gantman, A. P., and Van Bavel, J. J. 2015. "Moral Percep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9(11), 631–633.
Haberland, N., and Rogow, D. 2015. "Sexuality education: Emerging trends in evidence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56(1), S15–S21.
Johnson, B. T., Carey, M. P., Marsh, K. L., Levin, K. D., and Scott-Sheldon, L. A. 2003.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sexual risk for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 adolescents, 1985-2000: a research synthesis."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157(4), 381–388.
Liu, W. L., and Su, Y. F. 2014. "School-based primary school sexuality education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China." Sex Education, 14(5), 568-581.
Napierala Mavedzenge, S. M., Doyle, A. M., and Ross, D. A. 2011. "HIV prevention in young people in sub-Saharan Africa: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49(6), 568–586
Promundo. 2012. Engaging men to prevent gender-based violence: A multi-country intervention and impact evaluation study. Report for the United Nations Trust Fund. Washington, DC: Instituto.
van der Maas, F., and Otte, W. M. 2008. "Evaluation of HIV/AIDS secondary school peer education in rural Nigeria."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5, 547-557.
赖珍珍,胡玥,刘文利,马迎华.小学三年级流动儿童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15,36(08):1150-1153+1157.
刘敬云,刘文利.基于性知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小学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3):350-354.
刘文利.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全12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英文文章作者:Rui Su, Lingfeng Guo, Honghong Tang, Peixia Ye, Shen Zhang, Yao Xiao, Wenli Liu* & Chao Liu*
中文文章编译者:郭凌风(共同一作)、苏瑞(共同一作)、刘文利(共同通讯作者)、刘超(共同通讯作者)
排版:monster